从出生到成年,随着人体的逐渐成长,儿童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。然而,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松成长。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每个阶段。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表现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前兆。
学习成绩差/拒绝上学
1.不能按时完成学校作业或课外作业;
2.沉迷于游戏/网络等休闲娱乐活动,耽误学业;
3.学习遇到困难时,行为出格、混乱、消极;
4.对学业,考试高度焦虑;
5.继续不情愿或拒绝上学;
6.离家或到学校时有强烈的心理现象(如哭闹、发脾气、争论等);
7.拒绝与上学有关的身体不适:头痛、腹痛、恶心、胃痛;
8.恐惧与父母分离,退缩与陌生人接触。
抑郁
悲伤或无助,活力低下;
2.心中总想着死亡,有自杀的念头或行动;
3.情绪易怒;
4.疏远家人和朋友,拒绝坦率沟通,很少或没有眼神交流;
5.食欲不振,睡眠增多,注意力不集中,犹豫不决;
6.对以前喜欢的活动缺乏兴趣;
7.感觉没有希望,自尊心低。
焦虑
过度焦虑、担心或恐惧,明显超出了年龄组应有的水平;2.躯体化反应:疲劳、颤抖、肌肉紧张、心跳加快、呼吸紧张、头晕、口干、恶心、腹泻;3.高度警惕:持续紧张,致力于困难,无法入睡,容易醒来;4.恐惧的泛化影响正常生活。
遗尿/遗尿/注意力缺陷/多动/失眠
1.5岁以上的儿童,白天或晚上仍然不经意地遗尿,尿裤子,或在不合适的地方排便;
2.尽量隐藏排便或脏衣服,以防止遗尿或遗粪被嘲笑、指责、惩罚;
3.难以始终保持注意力,容易因外界刺激和内心思想分心;
4.活动过度,精力充沛,不休息,很难安静地坐着,或说话过多;
5.难以入睡或易醒,哭闹或要求与父母一起睡;
6.在悲伤中醒来,伴有噩梦,梦境涉及危险场景;
7.梦游。
分离焦虑/依赖阻碍
1.与亲人分离时,情绪过度悲伤或不断抱怨,如哭闹、攻击、要求在一起、发脾气;或出现身体不适,如头痛、胃痛、恶心;
2.离开家或与父母分开后不断抱怨,夸大悲伤,如求回家,要求见父母或打电话;
3.拒绝在家外睡觉;
4.拒绝接受照顾,坚持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;
5.对兄妹、伙伴、照顾者进行攻击。
易怒/破坏性行为
1.不开心的时候,哭得太多,辱骂,粗话;
2.通过幼稚的行为、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力,在课堂上随意讲话;
3.打架频繁,骂人,推挤,破坏或竞争,扔东西;
4.生气时以同样的方式损坏物体或扔东西;
5.被动攻击:健忘,假装没听见,懒惰,拖延;
6.固执地拒绝家长或教师等权威专家的合理要求;
7.与兄妹同学朋友关系恶化,多有敌对行为,如取笑、昵称、戏弄他人等;
8.不遵守游戏中事先制定的规则,拒绝分享和合作。
当孩子有上述心理健康信号时,父母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。每个孩子都是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。有时,它也是我们继续生活和奋斗的动力。因此,我们必须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。